數字賦能,書道承續——廣州國家版本館與方正字庫打造方正文沁永樂大典體!
數字賦能,書道承續。 8月16日,廣州國家版本館與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推出《永樂大典》字庫——方正文沁永樂大典體。該字庫計劃用8個月時間開發完成,預計將于今年12月正式上線。此次開發是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館藏版本資源活化利用的生動實踐。
發布會現場圖
此次推出的方正文沁永樂大典體以《永樂大典》為藍本,包含常用簡體字、繁體字及有關西文、數字、符號等字體,共42000個字符(含漢字、符號),通過計算機字庫的形式,向大眾傳遞中華傳統書法之美。
《永樂大典》“湖”字冊部分字樣
面對現存《永樂大典》嘉靖副本書寫風格統一中蘊含微妙差異的挑戰,方正字庫設計團隊在總監汪文的帶領下,進行了深入嚴謹的考據。最終選定書寫精良、風格極具代表性的“湖”字冊作為核心開發藍本,確保字庫風格源流的純粹與典型性。
方正字庫設計總監汪文稱,在字體設計過程中,研發團隊注重保留原書字體韻味,在此基礎上調整構型,使其既還原明代宮廷書家“力透紙背”的書寫張力,又適配現代需求。
方正文沁永樂大典體還原毛筆書寫特性--連帶筆鋒
汪文表示,團隊精準定型32種基本筆畫,統一筆形規范,并結合拼合技法,巧妙調整字體部件寬窄、高矮,精準處理筆畫間的穿插與避讓,讓每個漢字既保留部件的獨立性,又渾然天成、氣韻貫通,確保字庫開發的整體風格規整有序、渾然一體。
方正文沁永樂大典體定型的32種基本筆畫
字庫開發時還充分考慮豎排版書寫對字形的影響,逐一調整字體結構和重心,以適應橫排版的審美需要。字體的復刻精準還原了原稿的毛筆筆觸,墨韻流淌間,筆鋒連帶如輕絲,線條靈動婉轉。字體結構延續了“中宮收緊、重心略高”的特點,于平衡中透出昂揚向上的精神氣韻。撇捺筆畫保留了肆意舒展風格,如飛鳥展翅,在有限的方寸之間,盡顯自由與灑脫,豪邁大氣藝術魅力展露無遺。
《永樂大典》樣冊
方正字庫深刻理解“方正文沁永樂大典體”作為文化載體的雙重價值——兼具高度的藝術審美與廣泛的實用性,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基因。我們堅信,借助新質生產力,古老典籍能以數字字庫的形式煥發蓬勃生機。
目前,方正字庫和廣州國家版本館正發起“方正文沁公益計劃”,字體上線后(預計今年12月正式上線)將免費授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研究機構、公立文博機構等組織使用該字庫產品,助力文博、研究、教育、展覽等多領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方正字庫始終致力于以領先的字庫技術和設計理念,守護漢字之美,連接傳統與未來。“方正文沁永樂大典體”的推出與公益計劃的推行,是我們踐行這一使命的最新篇章,期待與各界攜手,共同書寫文化傳承的嶄新畫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