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秦嶺站將全面建成,極寒考驗下怎樣破解建站難題
南極兩站建設正值沖刺階段,2026年秦嶺站將全面建成。極寒與12級烈風的考驗下,怎樣破解建站難題?
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已于11月1日出征,奔赴南極。在這支遠航8萬海里的南極考察隊中,有幾十名建設者也一同前往。他們此行的核心任務是南極中山站和秦嶺站相關工程設施的建設及維護工作,確保秦嶺站在明年2月順利通過驗收。
南極大陸嚴酷的自然條件,使得建設者們需要面對極寒、烈風等各種考驗,那么他們是如何破解建設難題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考察總體部署,中鐵建工集團再度肩負南極秦嶺站與中山站的建設重任。其中,中山站聚焦衛星地面站二期工程建設,10名隊員將為這座南極科考信息樞紐加裝“數據快車道”。
中鐵建工集團南極項目經理 鄭迪:工程建成后,將大幅提升南極科考數據的實時傳輸速率,為冰川觀測、大氣研究等項目提供更穩定的通信支撐,彌補現有站區通信容量不足的短板。
秦嶺站建設則進入沖刺倒計時。目前,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數名越冬隊員已在冰原堅守數月,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再派22名骨干加入。
團隊會全力推進主站區室內裝飾、機電收尾,以及觀測棟、罐區、碼頭建設,同時承擔新能源系統維護任務,確保秦嶺站在2026年2月全面建成。
如何破解極寒施工難題,中鐵建工集團南極秦嶺站項目裝飾負責人馬斌告訴記者,此次秦嶺站室內裝修是借鑒了船舶建造舾裝模塊化預制工藝。
如果把秦嶺站主體結構比作骨骼,外幕墻比作皮膚,內部舾裝就是搭建“器官”。此次秦嶺站室內施工將采用船舶建造領域的舾裝工藝,所有構件均在國內工廠預制,運抵南極后直接組裝,大幅提升施工精度的同時,減少了現場施工對南極環境的干擾。
考慮到南極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馬斌說,所有使用材料全部是定制的綠色環保建材。
施工所需的13000平方米舾裝板材、9000平方米硅酸鈣板及十幾噸鋼材,均為定制的綠色環保建材,防火等級達A級,耐潮性能可抵御南極漫長的極夜潮濕,使用壽命超50年。
智能化是秦嶺站與我國此前南極考察站最大的不同。此次出征,中鐵建工將為秦嶺站搭建智慧倉儲、安消一體化、綜合管控三大平臺。
屆時,智慧倉儲系統能實時監測每塊板材的位置,缺貨時自動向國內發布預警;安消一體化平臺裝有溫感、煙感、有害氣體傳感器,一旦發現異常,10秒內就能向隊員手機和國內監控中心報警。極夜期間,國內技術人員可通過綜合管控平臺遠程調節室內溫度、啟動通風系統,若設備出現故障,還能通過高清攝像頭指導現場隊員維修,避免極夜冒險作業。
中鐵建工集團南極項目總工程師 曹濤:我們這次建設周期恰逢南極極晝期,太陽24小時不落,冰原始終處于“白晝”狀態。我們將在極晝、強紫外線、暴雪的挑戰下攻克建設難題,全力以赴完成第42次南極考察的建設任務。
標簽: 最新資訊

瞅一瞅,外灘亮相了這些“黑科技”!
華為Mate X5和Mate 60 Pro+開啟預售;中石油收購普天新能源;螞蟻集團發布金融大模型|Do早報
阿信西安演唱會吸氧